显得有些局促,想靠近看看孙子,又怕自己动作太大惊扰了孩子,只能搓着手,在稍远一点的地方伸长脖子看,脸上是努力克制的激动。
爱琪爸爸则更务实一些,他默默走到恒温水壶边,看了看水温,又检查了一下旁边摆放整齐的奶瓶、奶粉罐、尿不湿等物品,确保一切都在最顺手的位置,像个后勤部长。然而,热情有时也会带来甜蜜的负担。宝宝第一次在月子中心发出响亮的哭声(虽然对早产儿来说,这哭声依旧不算洪亮),立刻引发了四位老人的“紧急集合”。“是不是饿了?快,快冲奶粉!”乐希妈妈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指挥。“刚喂完不到一小时呢!我看是尿了,快看看尿不湿!”爱琪妈妈有经验地判断。“会不会是哪里不舒服?体温量了吗?”乐希父亲紧张地问。“是不是包得太紧了?还是太松了?这天气……”爱琪爸爸也加入分析。四个人围着小小的护理床,七嘴八舌,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但不同的建议也让刚接手宝宝、本就紧张的爱琪有些无所适从。她求助般地看向乐希。乐希立刻上前,他先冷静地探手摸了摸宝宝的后颈,又轻轻揭开包被一角看了看尿不湿的显示条。“尿了,也有一点点便便。”他沉稳地判断,然后熟练地拿起旁边温热的湿巾和干净的尿不湿,“爸,妈,你们别急,我来换就好。孩子哭很正常,别太紧张。”他动作麻利而轻柔地解开脏尿不湿,用温热的湿巾仔细擦拭干净宝宝娇嫩的小屁股,再换上干爽的新尿不湿。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得四位老人一愣一愣的。“乐希,你……你什么时候学会的?”爱琪妈妈惊讶地问。“住院那几天,跟护士偷师的。”乐希笑了笑,将换下来的尿不湿利落地包好丢掉,然后小心地将宝宝重新包好,抱起来轻轻拍抚,“多练几次就会了。”“哎哟,我们希希真是长大了,当爸爸了就是不一样!”乐希妈妈又是欣慰又是感慨。换好尿不湿,宝宝似乎舒服了些,哭声渐渐小了下去,在爸爸的臂弯里哼哼唧唧。乐希趁机说:“爸,妈,你们也累了一天了,先到客厅休息会儿?这里有我和爱琪,还有护士在呢。孩子刚回来,需要适应新环境,人太多太吵,他可能反而会不安。” 他的话合情合理,四位老人虽然不舍,但也明白道理,互相看了看,这才慢慢退到了外间的起居室,只是目光还时不时地飘向卧室的方向。小小的风波平息,乐希抱着宝宝在床边轻轻踱步,低声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爱琪靠在床头,看着丈夫高大却温柔的背影,看着他怀中那个无比依赖着他的小小生命,心中充满了暖意和依靠感。乐希的这份沉稳和快速上手的能力,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在这兵荒马乱的新手父母初期,给了她莫大的安全感。接下来的日子,套房成了一个小小的、繁忙而温馨的育儿指挥中心。四位老人迅速找到了各自的定位,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分工。爱琪妈妈在爱琪怀孕期间就特意去学习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幸亏她自己是教师,记这些理论知识不太难。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健康总监”。她负责定时监测宝宝的体温(额温枪和水银体温计轮番上阵,记录得一丝不苟),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每天对着自然光仔细查看宝宝皮肤和眼白),严格执行喂养时间和奶量(精确到毫升),指导脐带护理(用碘伏棉签消毒时角度和力度都极其讲究)。她像守护着最精密的仪器,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琪琪,你看宝宝这大便颜色是不是有点偏绿?要不要问问护士?”“体温37.1,比早上高了0.1度,是不是包多了?”她的严谨有时让爱琪都哭笑不得,但那份细致入微的守护,却让人无比安心。乐希妈妈则化身为“后勤保障部长”兼“养生顾问”。她包揽了所有洗洗涮涮的活儿(除了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外,特意又请了一位月嫂)——专门负责清洗宝宝换下来的小衣服、口水巾、包被等。并且督促月嫂变着花样给爱琪炖汤:通草鲫鱼汤、花生猪蹄汤、当归黄芪鸡汤……汤盅里飘散出的浓郁香气成了套房的固定背景音。“琪琪,多喝点汤,下奶水!”“这个汤加了点红枣枸杞,补气血的!”她坚信食补的力量,同时也严格监督爱琪的休息,确保她除了喂奶和必要的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静养。乐希父亲和爱琪爸爸这两位“爷爷”,则充分发挥了“替补队员”和“氛围组”的作用。乐希父亲在儿子手把手的教导下,克服了最初的僵硬和紧张,终于成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安全地横抱小孙子。每当宝宝喝完奶拍完嗝,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