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的回来了。
无事一身轻...
李煜一下子就感觉轻松了许多,这么一来他这几个月就只需要呆在顺义堡里安心养伤。
顺便督促屯卒春耕,闲暇的时候照常安排人加固屯堡工事就可以了。
如果北虏部落今年不南下,作为一个塞外百户所屯堡的军事主官,他除了不能随便擅离卫所以外,其余的琐事根本没有上官会来管他,自主权相当的大。
包括塞外卫所辖地历年耕种所收获的粮产,朝廷也是首接划给当地的卫所自给自足之用,不需要送去附近的州县入库。
李煜的顺义堡每年丰收后唯一的必要支出,就是需要给附近千户所顶头上司的屯堡粮库送去一定量的新粮,以作战备之用。
实际上,如今每座千户所的战备粮库,早己经成了各个百户每年秋收后惯例孝敬千户上官的‘心意’。
大家都只是塞外的穷哈哈,也就只能拿粮食打点上官。
另外就是这次朝廷东征大军过境的时候,顺义堡可能会被抽走一部分屯卒去当辅兵给东征军运送辎重粮草,或是抽调部分存粮应急,不过这都是正常的。
至于李煜手下那一小撮最精锐的亲兵精骑......
看在幽州将门李氏的面子上,没什么上官敢强行抽调他的家丁私兵,那样做势必会在幽州地界上的所有武官中掀起一阵不小的公愤。
‘今天他敢褫夺一个百户的私兵,那明天就敢盯上我们这些千户,甚至是总兵的家丁私兵!’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缘故,幽州官场所有大大小小的武官在这问题上出奇的团结,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先河是万万都不能开的。
那些精骑都是披着‘家丁’之名打掩护,实则是武官们私养的亲兵精锐,都是各家的命根子。
也是他们在战阵上取胜或是败退时求活的最后底牌,自然是被武官们视若禁脔,这条在幽州官场公认的底线压根就没得商量。
就连大顺女帝亲派的幽州牧刘安,借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他都不敢为此遭受武夫们的众怒。
军户卫所的制度自大顺太祖皇帝刘裕起...便己经定下的军制,又有谁能推翻祖制?
大顺立国后,卫所屯卒的战斗力一代比一代拉胯,大顺朝廷只好年年耗费国库税银募兵戍边。
最后到了如今,国况日下,连公主都能得到妥协继位当皇帝了,募兵自然也是能省就省。
大顺朝廷摆烂似的对边疆地区的卫所武官放任自流。
武官们喜欢养家丁、私兵去作战什么的既然管不了,那便随他们养罢......
起码比朝廷出钱募兵的开销要小得多,不是吗?
只要能保住长城外的辽东疆土不失,外敌威胁不到长城内的中原沃土,大顺朝廷也就随他们去了。
这是中央朝廷为了节省国库开支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反正在洛阳诸公的眼中,粗浅的边疆武夫们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有塞外的北虏隔三差五的南下给这些将门武官们放血,他们是威胁不到中央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