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击败游牧民族建立的大元之后建立的大明,但元朝并没有完全就此消散,失去力量。?齐′盛`暁_税_旺′ /冕-废?岳~黩/
残余的元朝游牧民族势力,逃到了草原,建立王庭和大明对峙。
此时的他们屡次南下侵扰,意图兴复大元,再次一统天下,辽东,西北,燕山,河套等地不稳,对明朝具有严重的威胁。
同时由于朱元璋是由南向北建立大明,北方收复较晚,大量北元残余势力散布各地,蒙古人,色目人鱼龙混杂,其中就有不少对大明心怀不满,心念元朝之人。
所以北方,尤其是边境需要军队驻守,基于这种情况,为了保证明朝的北方安宁,同时巩固大明的统治,朱元璋吸取历朝历代的经验,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分封,让他们就藩以保卫中央,抵御外敌。
但明朝的藩王和之前的藩王相比都有所不同。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郡国并行,大致可分为关西施行郡县制,对关东进行分封。
整体上,中央与地方藩国成为一重制衡,
在中央,功臣与外戚成为一重制衡;
在地方上,刘姓与异姓藩王一重制衡;
通过重重制衡来保证汉朝初期的统治。
此时各地的藩王是拥有很大的权力的,藩王可以在藩国收税 ,可以对官员进行任免,拥有自己的军队,进行高度自治。.d~i\n·g^d?i_a*n/k′a.n.s¨h!u~.~c+o*m¨
而西晋的藩王有所弱化,在封地拥有收税的权利以及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任免官员。
但明朝的分封制度不同,可以概括为: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名为藩王,但实力、权利远不能和汉、晋的藩王相比。
明初藩王并不能在封地收取赋税,也不能任免封地的官员,也没有军权只有战时指挥权,连自己护卫都是中央发饷。
他们能完全控制的只有自己的王府,正常来说对中央朝廷是造不成任何威胁的,只能帮助朱元璋,朱标镇守地方,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但在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后,却对藩王表现出了很深的顾虑。
在和朱元璋的一次谈话中,朱元璋说外敌入侵,有藩王进行抵御,你不必担心。
但朱允炆沉默片刻后向朱元璋询问;外敌入侵有藩王抵御,那藩王有异心呢
太孙(朱允炆)曰:“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朱元璋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同样沉默片刻后询问朱允炆:“你的意思呢?”
言下之意就是询问你朱允炆要怎么对待他的这些叔叔。
朱允炆给出了一个满分回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k!e~k`a+n/s\h?u~.·c¢o`m?”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认可:“是也,无以易此矣。”】
各朝的君臣也都点点头,确实,目前来看朱允炆的策略没什么错误。
明,洪武
朱元璋一手握住马皇后的手,一手握住朱标的手,看着天幕点了点头,他对朱允炆说的也是比较满意的。
可是一想到朱棣造反的事,瞬间又觉得怒火中烧,转头看向朱棣:“看看你这个畜生,你侄子对你们这些藩王这么以礼相待,你还造他的反!
你个畜生,咱分封你们是为了抵御那些北元蛮子的,你却造你侄子的反,欺负你侄子,呸,畜生东西!”
一旁的朱标面无表情:他明白朱允炆的顾虑,若是自己登基自然不会介意这些弟弟们,但他以一个晚辈的身份登上那个位置。
对这些威望过人的藩王叔叔有所防备很正常。
他说的削藩步骤也没什么问题,藩王面对他这个皇帝应该也确实没什么反抗能力。
但老西到底是怎么成功的,莫非………
一旁的马皇后皱了皱眉:“好了,之前不是说好了吗,看完天幕怎么说的再说怎么处置老西,你现在骂他干什么?”
朱元璋冷哼一声:“这还有什么好看的,标儿的儿子还能做出什么错事不成?
更何况咱立了他为皇太孙肯定好好教过他,咱孙子肯定没错,就是老西这个畜生的问题!”
马皇后:“天幕也说了藩王的力量完全无法和朝廷比,老西为什么要造反?
他又不傻,更何况最后他还………”
朱元璋愣瞬间住了,是啊,老西那个畜生怎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