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我刷视频通古代,各朝破防 > 第三十九章 李景隆

第三十九章 李景隆

然后在真定进行大集结。

朱允炆派遣来对付朱棣的将领和军队除了距离最远,身处边境的率领西北军的何福还在赶路没到之外。

其他人如率领西川军的瞿能父子,率领近卫军精锐骑兵的俞同渊,率领大明中央军主力的武定侯郭英,率领山西边军的安陆侯吴杰,率领辽东精锐铁骑的平安,率领西北军骑兵的陈晖,腾聚都纷纷抵达河北南部。

在多支军队集结之后,朱允炆为首的大明朝廷从山东开封等地运送过来大批的辎重粮草以及攻城器械。

让他们立刻北上,即刻消灭朱棣这个反贼。

这也可以说是朱允炆在和朱棣开战以来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在冬季让大军北上首接找朱棣进行决战。

但朱允炆之所以这么做,之前显得从容不迫的他变得这么急切也是有他的考虑的。

首先要明白一点,朱允炆是皇帝,不是将军。他不能只管打仗,还要顾虑其他事情。

虽然这个时间不应该让大军首接北上,进行大战。

但是自从朱棣控制了整个北平永平一带之后,经由运河漕运,向渤海辽东大宁大同等方向的陆运线路和海运线路,都被迫中断,不能再通行。

想要给那里驻扎的军队运送粮草辎重只能选择绕路,不仅极为的不便,还导致了运输时间变长,人力物力的损耗增多。

而本身辽东和大宁两处消耗的粮草辎重就很多,根据洪武二十年七月的一次记录来看,当时大宁卫,松亭关,会州三地一共积累了储蓄了粮食分别三十一万石,五十八万石,二十五万石,一共是一百一十西万石。

而这一百一十西万石粮食在两年后就在人吃马嚼中全部消耗完了,而且这个时期的大宁卫的屯田亩产极低,连一石的一半都没有,完全不可能自给自足。

在洪武朝,朱元璋时期为了给大宁大同辽东地区运输辎重粮草,长期需要动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平民。

北平永定是运输线路上极为重要的中转站。

而在朱棣靖难之后无论是陆运还是海运都只能绕路,导致要走的路程大幅度拉长。

而大宁大同辽东驻扎的明军不仅要担负边防的任务,还要和朱棣麾下的军队对峙。

两者对朱允炆的大明朝廷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这他们的辎重粮草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断的。

只是这个消耗纵然朱允炆接手的是经过朱元璋辛苦治理的大明也无法承担太久,所以必须尽快解决朱棣,以减轻粮草方面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要把辽东铁骑的主力调到山东集结的原因之一,为的就是减少粮草方面的消耗。

至于另外的原因就是辽东和朱棣的大本营北平之间有燕山山脉相隔,无法完全发挥出辽东铁骑的威力。

所以现在的朱允炆一方面面临着朱棣连战连胜,尤其是真定之战这种大胜,导致他的威信被朱棣所动摇;一方面还面临着大明的国库被大宁大同辽东快速消耗。这使得朱允炆不得不命令李景隆快速出兵击败朱棣,以缓解压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