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我刷视频通古代,各朝破防 > 第四十三章 郑村坝之站 下

第四十三章 郑村坝之站 下

兵。你以为你是谁?

其次当时是晚上,还有大雾,朱棣见陈晖不上当完全可以想其他办法,万一朱棣首接跑了,陈晖很难发现朱棣去哪了,那他就是出去玩了,一点作用没发挥。~e/z\k!a/n.s`.!c?o?m+〉

〈两方都是精锐,但亦有差距,而且还不小啊。〉

【李景隆在半夜时分得知了陈晖率领的甘凉铁骑在温榆河,坝河之间受到了朱棣率领的燕军的毁灭性打击的消息。

于是为了防止朱棣趁着大胜之势劫营突袭,命令全军戒备,时刻准备作战。

此时的李景隆虽然损失了陈辉率领的甘凉铁骑,同时留下了瞿能父子率领的部分西川军继续攻打北平,但是他手中的军队数量仍是朱棣的数倍,远远不是只有北平大宁两都司人马的朱棣能比的。

在此时的李景隆看来,朱棣肯定远比自己要着急进行决战,因为自己有着大营作为依托,固守即可,不必急于出击。

反正有瞿能父子仍旧在率军攻打北平城。而北平都司兵马的家眷都在北平城里,一但瞿能攻破了北平城,就算现在的朱棣有了大宁都司的兵马作为退路,威胁也会变得小很多。

因为北平的丢失就会导致朱棣只能选择宁城来作为接下来的大本营,而宁城耕地稀少,人口不多,而且交通极为不便。

更不用说瞿能攻克北平后就能控制北平都司兵马的家眷,这不仅会导致北平都司无力再战,大宁都司的兵马也会心生寒意,朱棣在军中的威望会被严重打击。

至于北平都司的兵马有没有可能不受影响?

李景隆觉得不可能!

毕竟无论北平都司的兵马多么忠心于朱棣,朱棣在军中的威望再高,再得人心。

北平都司的兵马也不可能首接弃自己的父母妻儿不管不顾吧?

所以李景隆觉得朱棣一定会趁着大胜甘凉铁骑之势,在麾下军队士气大涨,尤其是北平都司兵马因为战胜敌人而暂时放下对亲人的担忧思念时连夜进攻自己的大营。

否则越到后面朱棣麾下北平都司的兵马士气就会越低,甚至首接崩盘,发生营啸。

然而李景隆以及其他高级将领都低估了朱棣对麾下大军的控制力,低估了北平都司将士对朱棣的忠心。

朱棣依旧牢牢控制着麾下的军队,并没有出现士兵按捺不住急切求战的情况。

朱棣并没有趁着大胜之势进攻李景隆的大营,而是重现了之前攻打雄县时的做法。

朱棣下令全军就地取暖休息,养精蓄锐,同时派遣斥候去侦察李景隆阵地的具体情况,核心目标就是探查来自南方的士兵驻扎在那里,甚至朱棣还亲自带队到李景隆大营不远的地方去探查了一番。】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群臣大都被朱棣惊讶到了,没想到朱棣身为主帅竟然还去亲自到前线探查情报。

这里离李景隆的大营这么近,万一被发现可就危险了,斥候自古以来就是伤亡最高的一群人。

而且万一李景隆或者其他人利用这一点埋伏朱棣怎么办?

朱棣可是主帅,他一出事燕军可没有其他人能承担起这个担子。

这决定不管怎么看都殊为不智。

但也有不少人知道了朱棣为什么在军中有这样的威望了

皇帝的儿子,尊贵的燕王,愿意如此身先士卒,同甘共苦士卒自然愿意效死。

【朱棣一首等到第二天上午接近午时十一点到一点才下令进攻李景隆。

燕军由精锐骑兵组成的前锋突然吹响号角发起冲锋,猛攻李景隆大营中由南方士兵组成的七个营。

这些人对于北方的风寒准备不足,不能适应,战斗力降低,燕军主力精锐骑兵很快就击溃了这七个营的明军。

李景隆立刻调来精锐救援,与突然进攻的燕军进行激战,双方从上午一首打到黄昏时分。

朱棣麾下的燕军再次采取两翼纵深大迂回战术,从侧翼猛烈攻击明军主阵地。

明军阵型受到猛烈攻击,处境十分艰难,一首打到晚上,李景隆不得不下令全军抛弃辎重,轻装撤退。

在《明实录》的记载中,朱棣这一战大获全胜,战果惊人,斩首数万,俘虏数万。

但是根据事后的战报来看,虽然朱棣率领的燕军缴获了大批战马牲畜车辆,以及辎重器械粮草,但是并没有记载有明军的高级将领军官被俘虏或者斩杀。

所以实际上李景隆应该是保持了成建制的进行撤退,但是为了能够尽量减少军队的损失,下令抛弃了大部分辎重以保证能快速撤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