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有嫡子。只不过贤怎么认,一万个人可以有一万个答案还都能说的振振有词。
但是嫡长是死的,该是谁就是谁。而朱元璋的主张就是立嫡立长,他可是能把自己后代二十世的子孙名字都要提前规定好的控制狂,不可能自己推翻自己的决策。
宁可把朱允炆从庶变成嫡都要立他,真的只是为了他的好大儿么?我觉得更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立嫡立长的宗旨。〉
〈论嫡长绕不开秦王,论贤朱棣也不占优,因为贤这个标准主要是贤名,朱棣虽然名声不错,但有文人支持的朱允炆名声可比朱棣好多了,况且朱允炆当时可是哄得朱元璋一愣一愣的的。
不管是为了皇位继承的安稳,还是他本身就是喜欢朱标,导致对他这一系爱屋及乌。总之无论是立长,立贤当时的朱棣确实不占优势,毕竟没人知道朱棣这么厉害。〉
〈真走嫡长子继承制朱标死后就该朱棣顺位继承呀。
朱允炆在吕氏扶正后身份由朱标的庶长子转变为嫡次子,不是嫡长子,朱标的嫡长子有且仅有朱雄英一个,哪怕朱雄英死了,朱标的嫡长子也只有他。
朱允炆只是朱标活着的嫡子中最大的,但不是嫡长子。
就算朱标死了,朱元璋的嫡长子也只有朱标,朱樉并不能变为嫡长子。
隔代继承只有嫡长嫡脉才有资格跨辈分继承,这个才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的嫡指嫡长嫡脉,朱允炆只是嫡长次脉,和秦晋燕周一样都是嫡次脉,无嫡立长,就是按照辈分来。
所以朱标朱雄英都没了,朱元璋皇位的继承顺序是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其它藩王最后才是朱允炆朱允熥和其他孙辈。
朱元璋完全是老糊涂了,他太过偏心朱标一脉,强行把皇位留在朱标一系,完全不考虑后果,结果就导致靖难之役,害死六十万将士和无数大明的中高级将领,使民生凋敝经济崩溃,如果不是朱棣足够优秀,就朱允炆在文治上的一通胡乱操作大明绝对好不了。〉
明,洪武朱元璋面对天幕上说自己糊涂偏心,罕见的没有发怒,没有黑脸。
此时的朱元璋有些茫然和痛苦的看向马皇后:“妹子,咱,错了么?
咱以后真的变成了一个老糊涂,被朱允炆那个庶子耍着玩,就这么让这个庶子骗过去了?!”
马皇后心疼握住朱元璋的手:“重八,谁又能一辈子不被人骗呢?
更何况之后你经历了那么多事,收到这么多打击,还要撑着整个大明,你做到己经很好了。!”
朱标朱棣两人都没有上前,这个时候由马皇后出面是最好的,他们两个上去有可能会火上浇油。
毕竟认真来说,朱元璋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他们两个要负不少责任。
朱棣本身就是天幕上后世之人最想立为太子之人,正是因为朱元璋没有立朱棣所以才被后世之人这么说。
也是朱棣靖难才导致了这一切,虽然这些不是朱棣的错。
朱标则是一切的导火索,毕竟只要朱标没死,压根就不会有这些事。
虽然生死不是朱标自己能决定的,他肯定也不想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