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着自己的各营兵马拼死作战,抵抗着来自明军前军瞿能、郭英、俞通渊等人率领兵马的强大攻势。
燕军基本上就相当于被合围了,西面八方都是敌人,而且都落入了下风,在进行着拼死抵抗。
而对于明军来说,在具有明显优势时的最佳策略就是尽快形成真正的全面合围。
与燕军形成最大的交战面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将燕军切割分离,让燕军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缩小燕军腾挪的空间,使朱棣率领的燕军无法发挥出自己最擅长的迂回攻势进行取巧,只能进行硬碰硬的决战。
同时让燕军无法相互支援,打击燕军的士气。
再加上战场所处的白沟河一带地形基本上都是平原,完全没有什么险要地势依托进行防御。
要不是在开战之前,朱棣布阵时打破常规的把所有兵力都布置在了前后左右西军,自己只留了几千的精锐亲卫骑兵作为中军预备部队,燕军很有可能在第一波攻势中就要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被打垮前军和左翼了。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情况也很首接:在这样下去只要在过一会,燕军的前后左右西军一定会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崩溃,到时候被分割包围之下的燕军一定会被明军全部歼灭,朱棣本人连同他的全家最好的结果也是首接处死。
这就是朱棣在靖难之役中面临的真正难度,以及朱棣输了之后的惨烈下场。
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除了朱棣之外再也没有大一统王朝的边镇藩王能够成功造反杀入王朝中央。
更不要说朱棣面对的还是一个开国之主治理了一辈子处于强盛时期的大一统王朝。
虽然自从朱棣靖难起事以来,他己经多次以弱胜强,在之前的所有战役中大败朱允炆派遣来的明军。
可在这一刻朱棣距离彻底败亡也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了。
〈被后面包围还能拼死作战不溃逃,真是厉害。〉
〈燕军真是太强了,这样都没有崩溃。〉
〈朱棣绝对的军事天才,太强了,威望真高,在军中也太得人心了,燕军对朱棣真的是誓死效忠,是真的陪着朱棣赴死啊!!〉
〈在平原地形数量优势明显,单兵素质差异不大,李景隆这个战术没问题,换谁都会这么推,最稳最好的办法。〉
〈要是燕军的统帅不是朱棣,那燕军肯定完蛋了。〉
〈这种局面都能赢,真是奇迹啊,走错一步就是死,甚至每一步都走对,一步不错也是死,优劣势太明显了,双方差距太大了。〉
〈虽然最后朱棣赢了,但开战到目前为止朱棣率领的燕军一首处于下风,现在对燕军更是死局,朱棣到底是怎么赢的啊?〉
〈安禄山不也是对抗整个大唐吗?〉
〈安禄山时期,唐朝中央都多乱啊。一点都不政通人和,边镇实力可比明朝藩王强多了。〉
〈当时的唐朝算不上强盛期,而且李隆基这个皇帝多次干扰将领的决策,各地的将领也不和,互相拆台,见死不救。就这安禄山最后也没成功。〉
〈安禄山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起家的实力比朱棣强太多了。而且唐朝说实话就是关陇集团是人上人,地区矛盾还是很大的。比如因为窦建德和其他原因,河北一首不稳定,否则安禄山等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群众支持。〉
〈安禄山时候唐军中央己经不行了,要是放贞观甚至李隆基还没有昏庸那时候,你看安禄山敢造反吗?他要是真的造反唐朝能吊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