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关记载,比如另一名建文帝臣子:谢升。·齐\盛_晓.说+徃- +庚+歆~最,哙!
说他被发配流放到云南,他的妻子韩氏三十九岁,由淇国公邱福安排转营尖宿。一个国公啊,还是真的立下战功受封的实权国公,还要干这种事,真的是…………
同时《立斋闲录》还记载大批建文帝臣子的女眷被发配给象奴为妻,而且是广东广西等地的象奴,也就是宋端仪当官的地方。】
〈这不对吧,明初只有广西有驯象卫,广东貌似没有的,而且驯象卫是军籍,应该没有象奴。
锦衣卫驯象所也是永乐十九年之后的事情,这种处理建文帝臣子的事情都是在永乐初期就处理好的,时间对不上啊!〉
【另外书中记载的朱棣赏罚十分奇葩,有些千户功臣,指挥使功臣就赏赐了中年妇女,黄花大闺女反而发配边疆充军了。
一个叫做毛大芳的文官,具体是什么职务不知道,有什么事迹也不知道,只在《明史》的列传中有一句记载,《立斋闲录》就表示他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婆被充入了教坊司,在永乐西年的时候死了,朱棣知道后还特地让人把尸体抬出去喂狗。
诸如此类的记载大概有五六十条。总之这些建文帝臣子只要是被燕军逮捕的都有机会大骂朱棣,朱棣还要挨个进行劝降,这里面还有十几个人雄韬武略,才气冠绝天下,被朱棣和姚广孝疯狂崇拜。
至于这些人的才华和能力具体有什么表现,宋端仪表示,有的,
他在《立斋闲录》中记载这些人在高资港战役之后:闻北平兵迫近,奏明建文帝,请急设法防御,不然祸且不测。\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
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有道理,振聋发聩,一语惊醒梦中人,真是非常高明的见解啊!
不愧是雄韬伟略的建文帝忠臣,早听他们的还有朱棣小儿什么事情!
在《立斋闲录》里这些人也不出意外的都被被朱棣族诛了,但是每个人几乎都有首系亲属血脉‘幸存’下来,这其中有发配充军幸存的,隐居逃亡的,最多的是被那些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地方官员搭救。
至于为什么他们这么容易就能逃脱惩处,不知道,反正就是简简单单的逃了。
这些故事同质化十分严重,几乎完全不符合基本逻辑,一看就知道是瞎编的。
只不过这些建文帝臣子中的大部分人在野史圈子里的名声越来越小,不为人所知,铁铉、方孝孺等名声响亮的人则不断有人对其故事进行创作迭代,并且在清朝得到朝廷的赞扬,最终在乾隆朝得以改庙,所以一首流传下来。
但其中很恶心的就是铁铉大概率没有女儿,黄子澄、齐泰等人有没有姐妹也很难说。
尤其是铁铉,在晚明和清朝的史料记载中他的妻子有时候姓杨,有时候又姓张了。
而且明初的教坊司是没有官妓的,只是让他们收拾乐器,布置宴会和剧场。′如^蚊.王\ ,埂/辛~醉_筷\
实际上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铁铉等人的亲属朱棣压根就没有处理,黄子澄的后代一首在江苏丰县繁衍生息,黄子澄的长子次子都没有被朱棣处死;
方孝孺的儿子孙子也没有被朱棣处死,方孝孺的亲人被牵连的有亲叔叔和亲侄子,但也没有处死,而是被发配充军了,之后在永乐十一年得到允许,回归民籍返回原籍回老家了。
也是在这一年几乎所有建文帝臣子的家眷都被朱棣下令释放,准许回归民籍,返回原籍。
而且方孝孺叔叔的名字和立斋闲录里宋端仪记载的也不一样,方孝孺的叔叔和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一样都是克字辈,哪怕是堂叔也是如此,而不是宋端仪记录的文字辈。
事实上朱棣在攻破南京城后赦免了很多在外地募兵赶来南京勤王的建文帝臣子,并依旧任用他们当官,比如吏部侍郎张显忠,江西布正使杨涟,江西按察使房安。
更没有诛方孝孺十族,方孝孺在正史上很多朋友都安稳的活到了寿终正寝。
这些南方文人很显然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非常崇拜这些建文帝臣子,不然也不会写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女眷被如何如何。
还有明末清初的一些野史故事记载朱棣率领燕军在靖难期间进行了多次屠城。
但这很明显也是假的,比如就有野史记载燕军曾在沧州屠城,杀了六万男丁。
但是在明初的沧州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居住,编造这个故事的人显然不知道六万男丁是个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