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济宁府当官,管理这一个府,横跨小半个山东和河南,这么大的范围,两州二十县,成年男女也才六万人。
广西南宁在明万历时期城内总人口也才刚刚超过六万人,就号称西南小南京,有发达的印染和制糖产业,明初的沧州怎么可能生活了六万男丁让燕军屠杀。
在这些所谓燕军进行了大量屠城的野史故事里,有很多地方燕军压根就没有去过,去了也只待了一两天的时间。
比如济宁府,燕军在这里只停留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燕军明确有进行屠杀的只有谭渊屠杀过部分明军俘虏,蒙古族军官款台杀了三千来投奔朱棣的蒙古族骑兵。
在这些燕军屠城的野史中最夸张的是燕军将淮河北岸千里屠杀一空,但实际上燕军只在淮河北岸只停留了不满一个月的时间。
而且在宿州灵璧会战之后,燕军就没有在淮河两岸的重镇如扬州,南通,泰州等地和明军进行激烈的大战了。
而且朱棣在每次作战之前都会和燕军强调军事纪律,整个靖难之中明确可考的只有谭渊在雄县和沧州两地屠杀了部分俘虏。
款台在白沟河第一天战后以他们是奸细的理由杀了三千明军过来投奔的明军蒙古族骑兵,并且在事后遭到了朱棣的严厉斥责。
另外关于铁铉还有一点十分可疑,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记载铁铉到底是怎么被抓到南京的,也没有记载是谁抓的铁铉,但是根据其他史料记载来看有不小的可能是被济南的军民自己给抓的。
至于理由,在明初的华北平原只有三个地方可以说有人烟之气:北平周边,济南周边,定州到真定区域。
后来明军驻守的德州也没有什么人口和城防,因此李景隆在白沟河兵败之后才没有在德州停留。
是燕军将领陈旭从德州撤离之后铁铉和盛庸才在德州修筑城防,供之后的明军进行驻守。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德州城防的修建,后期粮草的运输是由谁来完成的呢?
要知道之前燕军己经把德州周边,大清河以北的人口全部迁回了燕控区。
所以答案显而易见在周边的人口被迁走之后,德州修筑城防、承担粮草辎重运输的只能是济南府的百姓。
之后燕军在夹河、藁城两场战役大胜明军之后,南下到馆陶大名府一带,卡死了德州济宁的补给运输线路。
此时德州明军残存的十万人左右的士卒他们的口粮要由谁来提供呢?
如果铁铉真的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这部分粮食就算不是由济南全部提供也要提供大部分吧,再加上之前修筑城防时征发的人口,正常情况下济南人民会像那些史料记录的那样爱戴铁铉吗?
要知道济南的铁公祠、铁铉的庙碑、题词、题字都是清代及以后修建的。
如果济南人民真的爱戴铁铉为什么要过了这么长时间才有这些铁公祠,铁铉庙呢?